這篇開頭有點難寫...(其實每篇幾乎都要想半天~汗)

媽~我在這裡(揮手) →這樣好像不太對

J架系愛呆灣啦      →又好像沒什麼關聯

會用了這樣的一個標題單純是因為看到了公視的節目:紀錄觀點

這禮拜的內容為「睜開左眼」講的是攝影記者的紀錄短片

http://activity.pts.org.tw/pts/point/archive2.aspx?story_id=372

以上是公視官網的節目內容

片中介紹了攝影記者大致的工作過程,在此便不多作贅述

也或許屬於紀錄片性質,所以對於部分議題沒有做太深入的探討

看完之後的是心得  記者很辛苦,但是  不意外

正好紀錄到一位記者遭受革職或許看來令人有點哀傷

但是更哀傷的,應該是那所謂的社會第四權,第一現場的展現真相

演變到今日在網路上遭人暗指抄新聞、有失專業性、公正性

這或許都不是這些投入一、二十年的人當初可以預期的

不過卻像是癌症一般的潛移默化,逐漸成為現今這個局面

片中有一幕是某位記者回校對學弟妹作演講(在此破梗跟大家說聲抱歉)

講到新聞雖然撰寫自記者,但是記者壓力來自於主管、主管壓力來自於資方

資方的決定來自於社會的喜好

聽起來言之有物,實則?

社會大眾理應為此結果負責,你我都逃不了

但是演變至今"社會"是否有能力挽回?抑或是應該由制度下手?

我舉片中另外一幕為例

記者"們"圍著一支手機,周圍擺滿了至少五支以上的麥克風

為的是錄下與對方的通話錄音,看到這幕我的感想是

「台灣真的需要這麼多家新聞台嗎?」

不同的新聞台,可以提供不同的面向讓社會大眾更接近於真實

但是所有的新聞台都報導相同內容,這樣有意義嗎?

不是社會不懂得選擇,而是新聞台早已沉淪

大眾如何從一樣X(消音)的新聞台中選擇呢?

這一切的錯誤從電視台執照發下來的那一刻起就已經變了

台灣這麼小,新聞台這麼多,卻沒聽過新聞台倒閉?

這算不算得上是台灣的另外一項經濟奇蹟?

或許這值得我們深思,但是大眾的力量需要有政府的出面來作把關

否則輿論也只會淪落到被視為是謾罵罷了

http://www.pts.org.tw/php/programX/main.php

公視的節目表上寫道,星期六(12/19)下午三點會再度重播

或許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留下時間觀看一下

(希望這篇不會被記者們給"關注"到X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智若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